手机版
繁體版
无障碍阅读
智能问答
站群导航

商丘市政府网

市政府工作部门

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县区政府(管委会)

中国政府网 河南省政府网 商丘市政府网

政府信息公开

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政策>政策解读>详细内容
全文检索
索引号: 114114230058619342-nlxzfnlxzf-00000375 发布机构:
生效日期: 2023-04-12 废止日期:
文 号: 所属主题: 政策解读

《宁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快速了解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 【字体: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把习近平总书记重大要求转化为实践成果、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建成“四个强省、一个高地、一个家园”的现代化河南、全力建设“六区一中心”现代化商丘的重要时刻,是加快建设富裕、开放、魅力、生态、平安新宁陵,实现由大到强转变、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关键阶段。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1.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全县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5.0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87.9亿元,连续跨过100亿元、150亿元两个台阶,年均增长8.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产业结构调整更科学。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变,二三产占比达到84.2%。

  3.财政收入大幅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87亿元,年均增长11.4%。

  4.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2020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达57.8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递增7.5%,全县规上工业企业71家。创新驱动能力加强,两化融合已达5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81.7%;化工、农产品加工、家具制造等传统产业“三大改造”加速推进,实施技术改造34家,智能化改造10家,绿色化改造2家,获得省市“三大改造”专项资金支持18家。

  5.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以酥梨产业为基础,着力打造“宁陵酥梨”“白蜡条杆工艺”“梨园醉”“果源贡”等农特产品,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并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进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一县一业”科技示范县行列,获批了河南省“梨都胜景”星创天地,与中国农科院共建了全国唯一一个酥梨试验站,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梨产业发展研讨会,集循环农业、富硒农业、农事体验、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于一体的数字农业产业园初具规模。

  6.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32.1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4.32亿元,五年增长2.6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9.5亿元,五年增长1.78倍。

  二、“十四五”发展定位

  未来五年宁陵县的发展定位是:“一化两区五基地”。“一化”指商宁一体化,“两区”指商丘机场空港经济区、生态康养示范区,“五基地”指优质酥梨生产基地、生猪养殖屠宰深加工基地、新型优质复合肥生产基地、富硒富锶食品生产基地、电子信息设备生产基地。

  三、“十四五”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坚持新发展理念,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

  ——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主要创新指标进入全市前列,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2%以上;

  ——城乡融合开创新局面。新型城镇化改造步伐加快,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就业社保、社会管理等城乡一体化体系日益完善,初步实现商宁一体融合发展,加快旧城改造,高起点规划新城区,以产业园区建设为带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力争保持全市先进位次;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突出环境问题基本解决,推进森林宁陵建设,打造蓝天、碧水、净土新宁陵,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走在全市前列;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老坚决”精神进一步弘扬,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显著提高;

  ——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全面依法治县深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服务型政府加快建设,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基层治理走在全市前列,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法治宁陵建设开创新局面。

  主要经济指标目标:

  GDP年均增速7.8-8%

  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

  四、“十四五”重点任务

  基础设施方面:

  (一)加快推进商宁一体化,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

  1.推进商宁一体融合发展

  以S317、G310改扩建、宁陵南至商丘机场快速通道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强对外交通联系,打造“商宁”半小时通勤圈。

  2.高效协同,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

  推动宁陵与空港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发挥商丘机场货运物流枢纽功能,打造航空物流及配套服务功能,发展交通枢纽偏好型产业,着力打造商丘机场空港经济区。

  3.完善功能,探索公共服务一体化

  积极对接商丘市医疗、教育、文化和旅游等公共服务资源,强化区域内公共事务协同治理,将宁陵打造为商丘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组团城……

  (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城区

  1.拉大城区空间框架

  塑造“生态楔入,东产西景;双心呼应,轴向发展;廊道贯穿,组团生长”的城区空间结构。

  “两心”:分别指老城商业中心与商务商贸中心

  “两轴”:突出城市“十字发展主轴”的带动作用,延续信陵路及张弓路东西发展轴线以及新吾路南北发展轴线。

  “多节点”:除老城商业中心与商务商贸中心外的城市各功能片区中心,是构建城市活力的主要载体。

  “一带”:大沙河—上清水河生态景观带。

  “多廊”:城区河流网络生态廊道;北部万顷梨园生态廊道;工业组团之间生态廊道。

  “五片区”:分别指老城片区、西部生态宜居片区、南部人文宜居片区、北部产业集聚区和东部“临商”产业集聚区。

  2.加快推进葛天文化城建设

  以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标准,以现代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好四湖区域,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葛天文化城。

  3.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着力实施城区生态修复。重点完成宁陵县城市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宁陵县滨河湿地公园景观绿化工程、宁陵县下清水河湿地建设工程、宁陵县城区内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

  加快推进城区功能修补。重点完成张弓路、信陵路等道路修补工程、城镇垃圾处理工程、城区公厕及垃圾中转站新建和改造、城区雨污水管网工程、城区自来水管网建设工程和城区集中供热及产业集聚区集中供汽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县城区每百辆汽车公共停车泊位不低于10个。

  4.提升城区辐射带动能力

  适应城镇化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变的趋势,推动商务综合服务中心、特色商业区、购物综合体和会展中心等项目实施,构建与城市发展协同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和创新共同体,将宁陵县打造成为商丘市休闲旅游新区和文化创意前沿。

  (三)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完成大数据服务平台、“城乡一体化数字政府”、智慧能源管理系统、5G基站、智能充电桩等项目建设,支持提升社保、医疗、教育、文化等民生领域智慧化应用,构建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智能化网格管理体系。

  (四)建设综合立体交通大网络

  1.完善对外快速融入交通体系

  加快完成S317、G310改扩建、G343商宁快速通道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国省干线道路等级;推动完成阳新高速和连霍高速互通立交工程、阳新高速宁陵至沈丘段和阳新高速豫鲁界至宁陵段建设,全面提升对外交通能力;谋划大沙河通航工程,建立航运监管体系,谋划实施城际客运专线建设。

  2.构建便捷顺畅城市交通网络

  延长城区主干线道路,加快完成国道G343、G220宁陵城区主干线连接、省道212东绕城辅道等工程建设。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级配结构合理的道路网络,全面消除建成区“待贯通路”“瓶颈路”,完善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加强充电、加氢、加气和公交站点等设施建设,推进县城公共交通设施建设。

  3.形成覆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加快推进宁陵县大环城快速通道和六放射快速通道工程建设,全力构建打造“两环六放射”“互联互通、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县域干线公路网络,畅通县域内大循环路网,基本实现乡镇之间、乡镇与高速公路之间有干线公路连接。

  4.建设城乡高效配送网络体系

  着力完成宁陵县客运总站扩建、宁陵县一级客运站、公交提升等项目建设,实现交通出行“零距离换乘”与“无缝化衔接”。加快建立覆盖乡村、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班线,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和线路公交化;发展多式联运,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路、站、运”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现代物流发展;形成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产业、经济方面:

  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构筑经济发展新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做强实体经济,围绕新兴工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等领域,着力提升酥梨品牌影响力,做好复合肥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突出“四新经济”[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以酥梨产业为带动,多点支撑、多轮驱动产业新格局。

  (一)要素集聚,开启产业强县转型发展新征程

  1.高质量发展酥梨产业。巩固提升酥梨之乡品牌、提升酥梨价值链、积极发展“酥梨+”产业。

  2.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3.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型优质复合肥生产基地。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化工产品辐射区域。

  4.打造全国知名富硒富锶食品加工基地。壮大食品产业园、再造张弓酒业辉煌、功能水产业。

  5.推动加速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集聚发展。

  加快推进宁陵县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建设,谋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扶持其向电子信息高端科技产品的生产方向迈进。到2025年底,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企业实现年产值100亿元,新增5个规模企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百亿级产业集群。

  (二)多业融合,开启现代服务引领发展新格局

  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发展新兴物流、完善物流配送网络。

  2.创新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电子商务模式,打造“垂直电商平台”+“新型实体市场”+“直播带货”+“地产品供应基地”等特色商贸发展模式。

  3.提质升级大旅游产业。实施“农业+旅游”战略、深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全面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小镇建设。

  4.发展壮大健康产业。加快梨花小镇等一批康养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康养田园综合体、健康养老中心等项目,将宁陵打造成为豫鲁苏皖重要的生态康养示范区,提升“中国长寿之乡”知名度。

  (三)铸平台揽人才,开启“四新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

  1.换道超车,全力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材料产业链,将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宁陵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

  2.招大引强,着力加快培育新能源产业。推动宁陵县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数字储能电站、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制气、清洁制氢等项目建设,将风电装备制造打造为领衔宁陵工业升级新引擎。

  3.抓住机遇,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格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农产品流通等大数据平台。2025年,争取建设数字农业试点县和数字乡村示范县。

  4.招新引优,培育服务实体经济新业态。着重打造科技服务产业园、加速特色商业街等商圈改造提升、合理布局商业网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措并举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特色产业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乡镇服务农民区域中心能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全力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坚持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衔接,打造乡村振兴宁陵样板,助力商丘打造城乡统筹发展承载区。

  (一)强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优化乡村空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核三心、四轴四区、网络化格局”的城镇空间格局,重点增强“一核(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和“三心(柳河镇、张弓镇、空港经济区)”节点支撑力。

  2.改善人居环境,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培树典型,连线成片发展美丽乡村、全面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行动。

  3.设施提档升级,打通乡村振兴快车道。加强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增强农村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和提升农村地区网络服务质量、推动农村供水、供气、污水、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提升公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培育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1.夯实基础,多措并举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稳产、高产、优质、绿色”新型粮食生产体系。“三链同构”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2.以特谋强,高效农业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宁陵白蜡杆影响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开发林下复合经济新模式、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镇产业专业园区建设。

  (三)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保持衔接过渡期政策稳定。出台各项政策完善优化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2.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培养依靠自力更生实现巩固脱贫成果的意识。

  3.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

  4.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深化拓展消费帮扶、持续做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统筹用好公益岗位、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加强乡村集体经济发展

  打造生态宁陵方面: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环境质量

  1.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新建项目准入管理、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全面加强扬尘污染管控、进一步提升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水平。

  2.水污染防治。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役、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役、严格落实水生态补偿。

  3.土壤污染防治。集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土壤环境管理。

  (二)推动集约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1、全面实施低碳发展。强力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绿色化智能化改造工程。

  2.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建立节水型社会。

  3.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社会体制机制、推行覆盖全民的资源节约行动、倡导资源节约型消费方式。

  (三)打造宜居生态城,建设商丘西花园

  1.全力打造森林宁陵。实施城乡绿化美化重点工程,提升城区绿化景观效果,增绿增水增加绿色步道。

  2.开展全域生态水系治理。着力改善古宋河、陈两河、清水河、大沙河、洮河、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基本环境流量。积极谋划推进古宋河生态廊道建设、黄河故道生态湿地长廊项目、吴王沟综合整治及生态湿地建设、下清水河综合整治及省级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

  开启“文旅名城”建设方面:

  (一)弘扬核心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乡发展各方面,转化为居民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乡镇、文明单位设立文明传习所,居民社区设立文明传习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网络化、菜单式文化服务,着力打造基层思想文化传播新阵地。

  3.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高城市文化水平和市民文明素养,努力打造“文明宁陵”。

  (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歌舞之源长寿福地

  1.推动文物遗址合理适度利用。划定城乡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大财政投入,针对葛天文化、信义文化、民俗文化、白酒文化、武术文化等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制定《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建设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通过举办培训、交流、研讨班等方式,培养传承人,发展壮大传承队伍。

  3.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三)健全文化服务设施,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1.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

  2.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加大文化惠民服务力度,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增强保障能力方面: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扩大就业规模,多渠道保障就业、提升就业保障能力,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培训。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着力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着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特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

  (三)推进健康宁陵建设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补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持续深化综合医改、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服务。

  (五)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完善落实收入分配制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六)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资源向基层下沉,推广“基层党建+”模式和“街乡吹哨、部门报道”等经验,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七)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提升维护安全稳定能力。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2.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提高应急基础能力建设、健全应急预警机制。

  (八)全面推进依法治县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宁陵、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服务型执法,加强司法制约监督。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方面:

  (一)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

  1.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多举措推进“三变”改革、深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2.引导劳动力要素畅通有序流动。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推动公共资源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

  3.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化建立现代投资体系和绩效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项目分类融资机制、加快政府投融资公司转型升级。

  (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加速推进国企改革。紧抓豫酒振兴机遇,注重张弓品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坚持和传承张弓酒业的传统酿酒技艺和文化,抓好张弓酒厂改制重组工作。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2.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深入开展民营经济“两个健康”行动和“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加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创业创新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放开非公有制企业市场准入,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壁垒。

  (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加强宣传推介、持续壮大招商队伍、持续拓宽招商渠道。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3.积极畅通市场循环。优化市场环境,建设公平有序大市场、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五、组织保障措施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合力,凝心聚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三)坚定不移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期盼的事情抓起,在不断造福群众中赢得民意民心。

  (四)全力推动规划实施落实。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制机制。

  实现宁陵“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广阔。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实苦干,奋勇拼搏,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宁陵建设,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宁陵绚丽篇章而努力奋斗。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