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探秘宁陵”地名系列十四:孔子后裔为何定居“孔集”?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5-10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将一代儒圣的生活、追求与思想进行了还原。孔子生于曲阜,而祖籍则是周代宋国(今商丘),因为他的七世祖孔父嘉作为宋国大司马被杀后,其子木金父奔鲁,始有曲阜孔氏。正因孔子先祖为宋人,在孔子去世1100多年后,其后裔又迁居到了古宋之地宁陵,繁衍生息成为孔氏宁陵派而居海内外。而这,正牵涉到宁陵“孔集”地名的由来。 dXe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在隋朝时期,宁陵县东北有个村子名楮堌村。清康熙《宁陵县志·集镇》:“楮堌村:在县北二十五里”。在唐贞观十八年(644年),村里迁来了一望族——孔子第33代承嗣嫡孙孔德伦。孔德伦在当时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和名望呢?清康熙《宁陵县志·褒圣侯传》记载:“侯讳德伦,孔子三十三代孙也。世袭封于曲阜,初袭绍圣侯,仍隋封也。至唐高祖武德九年改封褒圣侯。暨太宗贞观十一年诏朝会同三品,食邑千户。此后世召孔氏子孙朝会之始。”由此可知,孔德伦隋朝时居于曲阜,已经世袭爵位被封为绍圣侯;至唐朝武德九年(626年),唐高祖李渊改封他为褒圣侯;到了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诏其朝会(帝君主持,大臣定期会聚于宫廷议政)同等三品,由此开启了后世召孔氏嫡裔参加朝会的先例。可见当时朝廷对先圣孔氏家族的重视。 dXe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作为孔子的嫡裔怎么会突然从山东曲阜迁居河南宁陵呢?据清康熙《宁陵县志·褒圣侯传》记载:“时辽海兵乱,(太宗)恐残毁圣裔,诏迁于宋,暂避其锋。以孔子之先为宋人也,遂南渡黄河,居宁陵之楮堌村。”查《唐书》,“辽海兵乱”即是指贞观十八年(644年)唐朝发兵出击辽东,海陆并进攻打高句丽,以平息新罗、高句丽连兵阻绝百济通唐道路的事件,次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此时,唐太宗李世民恐怕因战争而危害到战场附近的曲阜孔子后裔,因孔子的祖籍地为宋(即今商丘),因此下诏将孔氏后人迁到古宋国之地,暂避战祸。于是,孔德伦遂率家南渡黄河,迁居褚堌村,以宁陵为家园。 dXe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褒圣侯孔德伦迁居宁陵褚堌村之后,受到唐太宗、武则天的赐封,李世民“敕建家庙,钦赐祭田”(清康熙《宁陵县志·褒圣侯传》),武则天于“天授二年十月二十日,赐侯敕书及时服”(清康熙《宁陵县志·褒圣侯墓碑》)。孔德伦在宁陵楮堌村修建了孔府、孔庙,去世后和其子孙的坟墓形成孔林,“以宁陵为阙里矣”。孔德伦“享年七十一,寿卒于官寓,葬宁陵县楮堌村”(清康熙《宁陵县志·褒圣侯墓碑》)。 dXe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孔德伦去世后,“传子崇基、孙燧之、曾孙萱、元孙齐卿,皆居宁陵,主孔子祀事”(清康熙《宁陵县志·书褒圣侯传后》)。清末,楮堌村的孔宪禄(四品奉祀官,外号孔二爷)和商堤口的解老总主持扩建孔集,挖壕筑寨,使村落面积达16顷之多(张纯一《“楮堌村”和“孔集”》)。随着孔姓人家的日益增多,其所居的楮堌村于民国初年改名为了孔集。1992年版《宁陵县志·地名》载:“孔集:原名楮堌村,唐贞观十一年(637年),辽海兵乱,孔子33世孙褒圣侯孔德伦,奉敕迁此,建立家庙,钦赐祭田,孔德伦死后葬此。后孔姓日益繁衍,遂改名孔家集。因北有小孔集,相对而称大孔集,简称孔集。”(需要指出的是,县志此处所载“辽海兵乱”的时间错误,应为贞观十八年[644年])。至今,孔集流传着程咬金为其婿褒圣侯孔德伦射箭点穴和“寄骨寺”的传说。dXe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宁陵县南有千年酒乡张弓镇,“张弓”地名究竟如何起源?下期我们继续探秘。(宁陵史志办 马学庆)dXe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