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宁陵>历史文化>详细内容

“探秘宁陵”地名系列二十二:军队为何忌讳“平洛”打仗?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08-08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在阳驿乡有一村名“平洛”,当地上了年纪的人说,原来军队是很忌讳在此打仗的,村名的谐音是“平落”,迷信“吉凶”谶语的人认为就是“平排落下去”的意思,很不吉利,很容易在此打败仗的。而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战斗好像印证了这种说法,让更多的人认为如此。1940年7月,国民党军队李仙洲部某营约400人,从陇海铁道北,进驻县西南平乐寨。日军发现后,遂调集侵入宁陵、睢县、太康等县的3个营兵力,将平乐寨团团包围,用坦克撞开东门发起猛攻。李仙洲部虽奋力抵抗,终因兵力不敌而惨败。这就是1992年《宁陵县志》记载的“平乐战斗”。 VMa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平洛”村名是怎样由来的?县志为什么又将其记载为“平乐”呢?据《商丘地区地名荟萃》记载:“俗传西汉王莽箭射刘秀未中,平落于此,故名平落。清咸丰三年(1853年)筑寨,取祈福之意,称平乐寨,演为今名。”1981年宁陵县地名普查成果卡载:“清咸丰三年,为防粤、捻二军,该村开始筑寨,粤、捻二军屡攻不克,寨内太平安乐,取村名平乐,后演变为平洛。” VMa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以上记载道出了村名之由来,但有需要商榷与修正之处:所言王莽于此地箭射刘秀,据考证正史,刘秀称帝前是没有到过今豫东一带的,所以此传说也只能是传说了。再者就是平乐寨筑寨时间,非清咸丰三年而应是咸丰八年(1858年),据清宣统三年《宁陵县志·寨堡》载:“咸丰八年秋,创建华堡寨,兵粮储富,可持无恐。嗣是各团仿筑,保障居民,裨益非鲜,是宜志。”平乐寨为全县修筑寨堡47处的其中之一。另外,平乐寨也并非“屡攻不克”,在筑寨的第二年,即咸丰九年(1859年)春,捻军以强大的攻势,在攻破宁陵城和睢州城后,继而攻破平乐寨、郭屯寨(清宣统三年《宁陵县志·名宦志·邱联恩传》)。 VMa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由此我们可知,平洛于清咸丰八年筑寨,新中国成立后改今名。1946年7月,中共领导下的宁柘商民主政府建立,下设两个区:张弓区、平洛区。1947年2月,宁陵县民主政府建立,下设六个区,平洛为五区。曾任东海舰队福建基地政委的王建一、曾任商丘政法委书记的王师灿系本村人。宁陵除了防御性质的寨堡(bǎo),还有神奇的“堡(bǔ)子堌堆”,又在哪里?下期我们继续探秘。(宁陵史志办 马学庆)VMa宁陵县人民政府网

分享到:
【打印正文】